元宵節 || 守萬家燈火,愿人間團圓
發布時間:
2024-02-24
來源:
瀏覽次數:


元宵節的由來


元宵節,又稱上元節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燈節,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,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。正月是農歷的元月,古人稱“夜”為“宵”,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,所以稱正月十五為“元宵節”。根據道教“三元”的說法,正月十五又稱為“上元節”。


元宵節 || 守萬家燈火,愿人間團圓





元宵節習俗



01
吃元宵


按照我國民間傳統習慣,每年到了正月十五,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(即“湯圓”)。北方“滾”元宵,南方“包”湯圓,雖然兩種做法和口感有所不同,但皆取團圓美滿之寓意,象征全家人團圓幸福,年年歡聚。


元宵節 || 守萬家燈火,愿人間團圓




02
賞花燈


元宵節賞花燈的習俗,源于漢明帝時期。永平年間,漢明帝大力提倡佛法,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廷和寺院中“燃燈供佛”。后來元宵放燈的習俗就又宮廷中流傳到民間,每逢元宵節,無論士族還是平民,家家戶戶都會掛起彩燈,大街小巷都會燈火輝煌。


元宵節 || 守萬家燈火,愿人間團圓




03
猜燈謎


“猜燈謎”又叫“打燈謎”,是元宵節后來增加的一項活動。元宵節里張燈結彩,猜燈謎給喜慶的日子增添了不少雅趣,有人把謎語寫在紙條上,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,以燈懸謎,所以叫“燈謎”。


元宵節 || 守萬家燈火,愿人間團圓




04
舞獅子


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,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,民間都以舞獅前來助興。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,南北朝時開始流行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。


元宵節 || 守萬家燈火,愿人間團圓




05
踩高蹺


踩高蹺是一項非常古老的民間技藝性表演,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。到了元宵節,很多地方更是盛行這種踩高蹺的民間活動。高蹺一般都是木質的,在刨好的木棒中做一個支撐點,以便放腳,然后用繩索綁在腿上。表演者踩著高蹺,不但可以行走自如,還能做劈叉、跳凳、扭秧歌、舞刀弄槍等各種高難度的動作。


元宵節 || 守萬家燈火,愿人間團圓